当前位置:首页 > 质量事件

年终盘点 l 2024:十大丑闻刺破洋货质量泡沫

发布时间:2024-12-31 10:45:02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紧密的今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品质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百花齐放,备受各国消费者的欢迎。然而,部分消费者却将“进口商品”视为了“高质量产品”的唯一代名词,掉进了“非洋货不买”的消费陷阱,极易导致一叶障目,进而陷入质量问题纠纷。事实上,近年来不同行业的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均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国际质量事件进行了回顾,盘点了十大国际质量丑闻,以十大丑闻刺破洋货质量泡沫,打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质量神坛。同时,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进口产品,摒弃对“洋货”的过度追捧,也警醒各行各业的质量同仁要切实绷紧质量神经,践行标准推动提升,扫除质量风险雷区。

    案例一:日本小林制药“红曲”酿健康大祸

     今3月底,日本知名企业小林制药公司对外承认其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可能致人健康受损。随后,媒体爆出有大量消费者在服用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等健康问题。

     事实上,早在1月中旬,小林制药公司便已收到了第一份问题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报告。自2月初起,公司相关部门每周都向时任社长汇报相关情况,但一直没有及时向外界告知此事并宣布召回问题产品。这种拖延与隐瞒的做法引发了外界批评。

     据央视新闻报道,9月18日,就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事件,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已确认在问题原料中检测出的“软毛青霉酸”是导致健康受损的原因。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21日,该事件中正在调查因果关系的死亡病例超过100例,就医消费者超过2270人,累计460余人住院。7月23日,小林制药董事长小林一雅和社长小林章浩引咎辞职。8月8日,小林制药公司宣布将退出红曲相关业务。

     案例二:韩国华城电池厂质量“玩火”自焚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一座位于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的锂电池工厂发生严重火灾事故。发生事故的工厂监控显示,在打包电池封箱的过程中,电池堆放处出现白烟,现场工人尝试灭火但并未成功。火势迅速蔓延,引起了爆炸,并引燃了其他电池组。经过22个小时大火才被完全扑灭,事故最终导致包括17名中国公民在内的23人死亡,8人受伤。

     据新华社报道,8月23日,韩国京畿道南部警察厅与雇佣劳动部京畿支厅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警方在发布会上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火灾事故的电池厂早在2021年向军方提供电池产品时起,便单独制造用于质量检测的电池,并调包检测用样品,伪造数据,以欺瞒方式通过韩国国防技术质量院的检测。

     通过这一手段,从2021年12月至今年2月,该电池厂共向军队供应了价值47亿韩元的电池产品。直到今年4月,电池厂才在供货质检中首次被判定未达到国防标准。之后,电池厂为保证交货量超负荷生产,同时生产过程粗制滥造、疏于管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未经充分培训的工人,导致产品不良率大幅上升,不良产品最终起火并引发火灾事故。

     案例三:英国血液制品污染黑幕曝光

     据环球时报报道,经过多年的调查取证,被视为英国最严重的血液制品污染事件终于在今年得出调查结论。英国前法官布莱恩·兰斯塔夫于5月20日发布了长达2527页的公共调查报告,详尽披露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以及当时政府部门为掩盖这起事故而做出的种种不轨行为,以至于首相苏纳克直呼“国耻”。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回顾,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输血治疗在医学领域已逐渐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血友病治疗以及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但由于医疗系统对血浆质量把控不严,NHS血库中混入了大量本就带有各类疾病的血液,直接导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约3万名患者感染上了丙型肝炎和艾滋病,其中约3000名受害者已经死亡。

     BBC举例称,英国的公立医疗机构长期从国外引进血浆,这些有偿血浆很多出自“高危献血人”,比如美国监狱的囚徒、瘾君子,涉事医疗机构并未对这种本不该投入使用的血浆进行标注与分类。报告还记载,英国医疗机构对国内“高危人群”的采血一直持续到1986年。

     案例四:美国波音公司陷问题百出困境

     据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福克斯新闻网5月26日报道称,波音公司24日发布的年度安全报告显示,员工提交的关于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的报告大幅增加。这份年度安全报告指出,今年1月5日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737 MAX 9客机发生空中客舱面板爆裂事故之后,员工使用波音公司的“大胆说”渠道提交的担忧报告数量增加500%。其他几起涉及波音飞机的航班安全事件也令公众增加了对该公司的监督。

     今年2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限制波音公司增产此前多次发生航空事故的737 MAX型客机,并命令波音公司编制一份整改方案,纠正质量控制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美媒3月11日报道,美国联邦航空局对波音737 MAX系列客机生产进行审核后发现多处问题。在89项审核内容中,有33项波音未通过,不少问题被归类为未遵循既定制造工序、程序或操作说明,部分为质量控制记录问题;波音机身供应商势必锐航空系统公司(Spirit AeroSystems)在接受的13项审核内容中,7项存在问题,其中包括飞机门塞相关审核。

     同在11日,一架从澳大利亚悉尼飞往新西兰奥克兰的波音787-9型客机在飞行中出现“技术故障”,机身剧烈晃动,造成至少50人受伤。由于涉事客机运营商拉塔姆航空公司总部位于智利,智利民航总局已表示会与新西兰交通事故调查委员会合作调查这起事故。

     不断曝光的一连串问题令波音持续深陷生产质量丑闻。这些问题包括零部件短缺,以及员工伪造生产检查记录。有美国航空工程师对《纽约时报》表示,波音在生产环节“到处都走捷径,没有把工作做好”。

     波音公司爆发一系列质量问题后,其主要零件供应商势必锐一同受到了严厉审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帕雷德斯(Santiago Paredes)于2010至2022年在势必锐工作,他表示,自己在检查机身时经常发现零件存在50处甚至100处、200处缺陷,而这些产品仍会被运往波音公司。“我发现很多紧固件缺失,很多弯曲的零件,有时甚至缺少零件。”

     今年6月,两名美国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乘坐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飞船升空后,因飞船出现推进器故障和氦气泄漏等问题而被滞留空间站。当地时间8月24日,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两名宇航员将继续留在空间站,直到2025年2月乘坐SpaceX公司的载人龙飞船返回。两人原本为期8天的太空之旅将延长到至少8个月。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当地时间8月8日报道,对于波音公司在登月项目中质量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监察长办公室发布的报告做出“严厉评估”。这份报告指出,波音公司的质量管控系统没有达到NASA的要求,一些已知的缺陷也没有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监察长发现,该项目的工人整体上都欠缺经验,或是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

     案例五:法国雀巢饮用水屡涉“污名”争议

     据北京日报报道,3月10日,雀巢旗下的知名矿泉水品牌“巴黎水”(Perrier)在法国南部加尔省的水井进行例行质量检查时,发现了细菌污染。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水中含有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均指示了“粪便污染的可能性”。作为预防措施,雀巢当时立即暂停了受影响水井的运营,并召回了200万瓶的瓶装水。4月25日,法国卫生总局(DGS)下令,Perrier必须销毁200万瓶涉嫌受到“粪便”中细菌污染的气泡水。

     加尔省的发言人表示:“加尔省省长已向雀巢发出正式通知,要求暂停使用雀巢在维尔热兹七个集水区中的一个,因为这种污染对消费者健康构成风险。”

     这是雀巢公司今年再次因饮用水安全问题被曝光。今年1月,法国媒体调查报道了包括雀巢在内的多家瓶装水品牌存在欺诈行为,所谓“天然矿泉水”其实是用“污染水”按照自来水工艺“制造”出来的。法国检察机关对雀巢在法国经营饮用水的分公司就净化天然矿泉水的方法展开刑事调查。据法新社报道,雀巢方面承认,违法使用紫外线灯、碳过滤等方法给天然矿泉水做消毒处理。法国检察官今年1月31日表示,已于1月开始对雀巢水务部门涉嫌欺诈的行为展开调查。

     事实上,雀巢已非首次陷入欺诈纠纷。据媒体此前报道,多家外媒2017年报道指出,雀巢公司在美国遭到起诉,来自包括康涅狄格州、缅因州等美国8个州的消费者称,雀巢北美公司通过将PolandSpring贴上“100%天然泉水”的标签,欺骗他们支付过高的费用,但实际上PolandSpring只是“普通的地下水”。雀巢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PolandSpring是100%的矿泉水,它符合FDA管理条例对矿泉水的定义、所有州地区管理矿泉水分类特性的规范,以及所有联邦和州层面管理矿泉水开采、制造、产品质量和标签的规定。”

     雀巢还曾因这一品牌受到虚假广告指控。据华盛顿邮报2003年报道,雀巢支付了1200万美元和解了一桩指控PolandSpring虚假广告的集体诉讼。

     案例六:巴黎奥运奖牌“掉色”尴尬

     据网易新闻,在巴黎奥运会上获得男子街头滑板比赛铜牌的美国滑板运动员休斯顿在社媒发布了一条视频,吐槽自己的铜牌在拿到后仅10日左右就出现了掉漆现象。

随后,英国跳水运动员雅斯明-哈珀也称她在跳水比赛中拿到的铜牌同样出了问题。接受采访时,她表示:“我承认我的奖牌出了问题,它确实有一点污点。有一点。我猜估计是水或者什么东西跑到了奖牌里面,让它有点变色,但我不是很确定。”

     8月10日,巴黎奥组委做出回应并表示:“2024年巴黎奥组委正在与负责奖牌制作和质量控制的巴黎国立博物馆进行沟通。同时,我们也和相关运动员所在的国家奥委会做出了密切的合作。我们一起对损坏的奖牌进行了评估,弄清楚状况,并查明原因。”“我们将会更换运动员手中受损的奖牌,同时承诺新的奖牌工艺和原有的奖牌一模一样。”

该奖牌由巴黎著名珠宝品牌Chaumet设计。作为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奥运会奖牌的质量问题有损赛事的声誉和形象,也让公众对巴黎奥组委挑选供应商和质量把控、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案例七:日本车企“造假门”震惊业界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3日通报,截至5月底,丰田汽车、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和铃木共5家公司在车辆性能测试等方面存在造假等不当行为。

此次日本五大车企造假丑闻事件曝光,起因于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多次被曝造假。涉及造假的还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雅马哈、铃木五家日本主流车企的38款车型,其中6款仍在市面上销售,违规车辆超过500万辆,造假项目涉及行人安全、碰撞、安全气囊、噪声、排放等多项内容。6月3日,丰田、本田、马自达企业高管分别召开记者会,就此事道歉;同日,国土交通省表示,已指示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等公司暂停部分正在生产的汽车和摩托车的出货,并要求相关公司对消费者做出详细说明,今后将结合现场检查和相关结果,基于相关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日本丰田、马自达公司于6月6日起暂停合计5种涉事车型生产。其中,丰田公司将3种车型的生产暂停至本月28日;马自达公司也暂停生产被通报的2种车型。

     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丰田在全球共召回逾185万辆。据新浪财经消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于10月30日公布,其9月全球产量已经连续八个月下降,在日本及中美两大市场中的产销都明显下滑。

     案例八:德国储能项目火灾事故频发

     据网易新闻,11月18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处住宅的户用储能系统发生火灾。据悉,此次火灾涉及的产品是德国储能企业E3/DC的储能系统,该系统内部采用了LG电池。对此,E3/DC计划更换同一批次的LG电池作为预防措施。

     当地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发现房子里烟雾弥漫,烟雾来源是位于地下室的光伏户用储能系统。消防人员尝试扑灭封闭6kWh的储能电池,但由于金属板覆盖下的电池反复复燃,灭火工作十分困难。救援活动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消防队最终断开了电池的直流连接,并使用工具拆下了壁挂式电池储能系统,将电池系统移到室外,浸没在一个600升的便携式容器中以进一步冷却。

     这并非德国储能项目在今年发生的首起储能项目火灾事故。据新浪新闻,4月27日,德国尼尔莫尔商业区发生过一起锂电池储能集装箱火灾事件并导致两名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受伤。消防人员抵达现场时,虽然只观察到轻微的烟雾,但打开储能集装箱的瞬间却发生了带有火焰闪光的爆炸,经过大约10小时的紧张扑救,火势最终得到了控制。德国警方估计,此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万欧元。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优异的循环寿命在储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其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电池内部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热量和气体的过度产生,一旦超出稳定温度区域,就可能引发热失控现象,进而导致火灾或爆炸。据悉,涉事储能集装箱来自德国电池储能系统制造商INTILION公司,其产品以高品质锂离子电池为基础,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特殊应用。然而,即便采用了磷酸铁锂电池等被认为相对安全的电池技术,此次火灾事件仍然暴露出储能系统在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巨大挑战。

     案例九:美加蔬菜安全问题频发

     加拿大多家超市因大肠杆菌污染而大规模召回有机胡萝卜的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外媒DailyHive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已要求自愿召回多个品牌的袋装有机整根胡萝卜和小胡萝卜。这些胡萝卜由总部位于加州的GrimmwayFarms分销,用于多个不同品牌,包括President’s Choice、Compliments和365,这些品牌在加拿大的Sobeys、Whole Foods和Loblaw旗下超市有售。FDA表示,“这些产品可能已不再在商店出售,但可能已经被人们买回家中。”

     此次召回的产品包括2024年8月14日至10月23日期间销售的有机整根胡萝卜和有机小胡萝卜,后者的最佳食用期限为2024年9月11日至11月12日。FDA和CDC表示,官员正在调查,而且认为志贺毒素产生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 O121:H19)可能已经污染了胡萝卜。

     有报道称,在美国,受污染的胡萝卜或已造成39例大肠杆菌相关疾病和15例住院病例,还报告了1例死亡病例。

     FDA指出,大肠杆菌的症状包括“严重的胃痉挛、腹泻、发烧、恶心和/或呕吐。症状可能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几天或长达九天后开始出现”。

     据外媒报道,在安省和加拿大其他省份均有销售的黄瓜也被大批召回,原因是它们可能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分别发布了警告,提醒消费者避免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黄瓜,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建议。

     根据FDA的通报,受影响的黄瓜品牌为SunFedProduce。这些黄瓜包装在散装纸箱中,带有SunFed标签,或使用白色普通盒子或黑色塑料箱,其中贴有生产商Agrotato, S.A. de C.V.的名称,生产地位于墨西哥的索诺拉州。

     召回的黄瓜大约在10月12日至11月26日期间在美国26个州以及加拿大的多个省份出售,包括安大略省、阿尔伯塔省、BC省和萨斯喀彻温省。FDA还指出,这些黄瓜很可能通过食品服务和零售渠道进入其他地区的商店,消费者需要特别留意。

     根据CDC的报告,至今已有68人因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黄瓜而出现沙门氏菌感染症状。感染者的病情通常表现为头痛、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通常会在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后6到72小时内出现。虽然大多数人能够自行恢复,但对于婴儿、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感染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致命。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表示,正在进行食品安全调查。

     案例十:美国麦当劳污染致上百人患病

     据央视网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2日发表声明称,美国部分麦当劳店出售的一款汉堡被O157:H7型大肠杆菌污染,49人食用“问题汉堡”后身体不适,其中1人死亡,10人住院治疗。

     美疾控中心在通报中说,9月27日至10月11日,美国10个州报告了与食用麦当劳汉堡相关的大肠杆菌感染病例。其中科罗拉多州最多,出现27例感染;内布拉斯加州次之,出现9例。死亡病例为科罗拉多州一名老人。在住院治疗的人中,一名儿童出现了严重肾脏并发症。

     通报称,上述感染者在麦当劳食用名为“四分之一磅”的汉堡后感到不适,经检验确认,他们感染的这种大肠杆菌致病性强,人感染后轻则发烧、腹痛、反胃,重则出现出血性腹泻、水肿等症状,甚至因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受损而死亡,尤其对5岁以下儿童伤害较大。

     10月2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当日公布的显示,麦当劳汉堡大肠杆菌污染事件已导致美国13个州的75人患病,其中1人死亡、22人住院。住院患者中有两名患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这是一种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1月13日,已累计导致14个州的104人感染患病,至少34人住院,1人死亡。

     同时,据美国媒体报道,两名美国消费者于10月29日对麦当劳公司提起集体诉讼,要求对所有购买被污染汉堡的美国民众进行赔偿,预计总额将超过500万美元。此外,麦当劳还面临与此次污染事件有关的其他诉讼。


         乔秀丽整理




上一篇:洋货质量“病相”报告—七月国外质量事件盘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
  • “中国质量万里行”助力四川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专题活动举行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加速,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从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费品,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也打破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了质量神坛。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

    时间:2024-10-25浏览:1次

  • 第二届中国质量万里行青海行:活动精彩启幕 奏响质量强音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加速,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从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费品,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也打破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了质量神坛。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

    时间:2024-09-13浏览:3次

  • 第八届质量诚信万里行主题活动在京举办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加速,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从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费品,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也打破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了质量神坛。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

    时间:2023-03-16浏览:23次

  • 质促会与新华网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加速,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从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费品,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也打破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了质量神坛。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

    时间:2022-04-18浏览:22次

  • 领导关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蒲淳到我会考察指导工作

    在全球化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加速,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屡屡敲响警钟。从高端制造到日常消费品,多家国际性知名企业频繁“爆雷”,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国际贸易影响,也打破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即品质”的幻象,将名不副实的“洋货”拉下了质量神坛。近期,我会对2024年度的...

    时间:2021-11-11浏览: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