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会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

发布时间:2025-10-20 16:45:45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

“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

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安排自费项目乃至强制消费等方式牟取利益,引发了大量投诉和法律诉讼。我会投诉平台也频繁收到此类反映。为此,我会利用暑期旅游旺季,对低价旅行团展开了专项调查。调查组前往北京、济南、青岛等地,对当地旅行社进行实地走访,并开展网络舆情监测,同时对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进行了摸排暗访。

一、当前“低价旅游团”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一)现场扫描:线上线下交织,境内境外频发

“低价旅游团”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在成都、北京、云南(昆大丽线)、海南等热门目的地更为集中。调查发现,市场上部分“云南8天7晚”旅行团报价竟低至500-800元,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其背后必然隐藏着购物回扣、自费项目等盈利猫腻

随着出境游回暖,此类乱象已蔓延至境外。部分东南亚“五日游”报价仅千元甚至几百元,其中混杂着大量“保险旅游团”。这些团常由保险公司组织或与旅行社合作,名义上面向特定客户,实则将旅游作为保险产品的推销场景,行程中穿插讲座,诱导甚至变相强制消费

线上渠道已成为低价团推广的重要阵地。部分主播在直播间进行虚假承诺,如宣称“纯玩无购物”、“0自费”,实则频繁安排购物;鼓吹“高端酒店”实则条件简陋;号称“全年通用”却在旺季要求补差价。更有甚者,假借“政府补贴”、“以购代捐”等名义,利用公众信任进行欺诈。

(二)套路揭秘:从售前到售后的“连环套”

 1、售前:虚假包装 精准诱导

虚假宣传:宣传资料图片精美,承诺“五星酒店、豪华餐饮、精华景点全含”,实际住宿简陋、餐饮差、景点变为购物店。

合同陷阱:合同内容模糊,关键信息缺失或以小字标注,如“行程仅供参考”“购物点自愿(但停留XX小时)”“自费项目以当地安排为准”。例如,某团号称“699元纯玩5日游”,实际却安排购物并收取499元自费项目。

精准营销:针对老年人等信息闭塞群体,通过讲座、送礼、电话推销等方式“锁定目标”,提供包接送服务,限制其自由活动空间。

2、售中:强制消费 行程缩水

路线随意变更:未经游客同意,擅自更改路线、减少景点、增加购物点。景点游览时间被压缩至半小时,购物点却停留半天。

自费项目绑架:将精华景点列为自费项目,不交费则无法入内,甚至被安排在门口等待。

行程严重缩水:如“5夜6天日本游”实际仅4天,因航班时间安排导致首尾两天无法正常游览。

诱导与强制购物:导游采用“封闭式”“洗脑式”话术,宣扬“支持地方经济”“不购物即无良心”等观念,甚至辱骂、威胁、甩团。购物点多设于偏僻场所,销售玉器、银器、保健品等质次价高商品。

心理胁迫:拒绝购物者可能面临“无车返程”的威胁;在偏远地区安排自费项目,使不参与者无法离开。

托儿与假象:安排“讲师”“专家”夸大产品功效,店内“顾客”(实为托儿)制造抢购假象。

变相购物:安排参观“傣族村寨”“丝绸文化馆”等,实为推销商品;通过“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手段,假冒专家推销高价“药品”或保健品。

3、售后:推诿责任 维权困难

合同条款不公:部分合同设置霸王条款或隐匿内容,或由第三方代签,导致承诺难以兑现。

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在遭遇侵权后,常因举证困难、投诉渠道不畅、维权流程复杂而放弃追责。

(三)消费代价权益受损的多重维度

低价旅游团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侵害了消费者多项权益。

财产损失:游客实际支出远超正常价格,如某游客支付9200元后服务严重缩水;或以“古城维护费”“旅游意外险”等名目乱收费。

时间浪费:大量时间被用于购物,景点游览走马观花,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心理伤害:强制购物、言语威胁等行为造成游客心理压力与恐惧,尤其影响老人与儿童。

安全隐患:使用无客运资质车辆、住宿条件与宣传不符等问题,带来卫生与安全风险。

(四)深层危害: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劣币驱逐良币:正规旅行社因价格透明难以与低价团竞争,诚信经营者生存压力增大。

服务质量下降:为压缩成本,旅行社减少核心景点游览,增加购物安排,旅游内容质量下降。

行业声誉受损:频发的旅游纠纷经媒体和游客传播,严重影响地区乃至国家旅游形象。

阻碍产业升级:部分旅行社依赖价格竞争而非服务与产品创新,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五)根源探析:陷阱为何屡禁不止?

 从经营者角度看:

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中小旅行社缺乏差异化竞争能力,只能打价格战。通过与购物店、自费项目方合作,以回扣、佣金弥补团费损失。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模糊宣传吸引客源,行程中再通过各类手段挽回成本。

从消费者角度看:

价格敏感度高,缺乏对合理旅游成本的认知,易受低价诱惑。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尤其部分中老年及缺乏旅游经验的群体,难以辨别宣传真伪。维权意识不足,部分消费者因怕麻烦、不熟悉投诉渠道而放弃维权,间接助长不良经营行为。

 二、对策建议

“低价旅游团”问题的产生,既有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的原因,也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维权意识不足有关。为构建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旅游市场环境,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行业自律,推动诚信经营

旅游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形成主要旅游线路成本参考信息,便于消费者识别不合理低价产品;进一步规范旅游合同内容,明确行程安排、购物环节、自费项目等关键信息。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减少对购物回扣等非正常经营收入的依赖。

(二)落实平台责任,优化线上环境

网络旅游平台应依法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上线产品的内容审核,杜绝虚假宣传和价格误导行为。建立便捷有效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探索实施先行赔付等保护措施。强化与监管部门的数据共享,共同打击违法失信行为。

(三)提升消费者辨别能力,畅通维权渠道

有关部门应持续开展旅游消费教育,发布参团注意事项、典型陷阱提示等信息,帮助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鼓励游客在参团前签订规范合同,行程中妥善保管凭证,权益受损时及时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旅游投诉渠道反映诉求。我会也将持续依托投诉热线010-63155315,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和维权支持。

综上,通过社会共治、多方协同,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助力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王健欣/文




上一篇: 2025“质胜之道”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启动

下一篇:预付式消费实地暗访报告


相关文章
随便看看
  • 中国质量万里行——淮盐行 暨淮盐质量品牌大会在淮安举行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

    时间:2023-07-20浏览:101次

  • “中国质量万里行·护工服务品牌行”活动启动 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护工”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

    时间:2025-05-11浏览:10次

  • 第二届中国质量万里行青海行:活动精彩启幕 奏响质量强音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

    时间:2024-09-13浏览:21次

  • 中国联通联手我会开展窗口服务为民承诺活动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

    时间:2023-07-04浏览:29次

  • 平安产险山东分公司大力落实主体责任

    暑期旅游陷阱大起底“0自费”“纯玩团”背后藏着什么?暑期来临,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学生与家长的出游热情高涨。然而,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消费者追求低价的心理,推出所谓“超值优惠”的“低价旅游团”,实则是诱人陷阱,导致不少消费者陷入消费纠纷,甚至蒙受经济损失。这类旅行团以远低于合理成本的广告价格吸引游客报名,随后通过增设购物点...

    时间:2023-03-29浏览: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