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企强链强县:青海强强联手 深化经验交流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4-09-13浏览:7次
发布时间:2024-12-31 14:39:44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力,鼓励质量同仁弘扬工匠精神,以大国工匠之心浇筑大国重器之魂。
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质量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引领着大国崛起的步伐。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土壤采集、福建舰带领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CR450动车组样车再度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深圳-中山跨江通道创下十项“世界之最”……这些领先世界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质量成就,奏响了大国创新创造的质量乐章,铸就了享誉国际的“中国质量”名片。让我们握紧中国质量的接力棒,以大国重器为笔,以卓越品质为墨,共同谱写大国质量传奇的新篇章。
据人民日报报道,5月3日,嫦娥六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于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据光明日报12月20日报道,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研究又有新成果——通过分析样品中记录的约28亿年前的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该时期发生了反弹,与先前认为的月球磁场在约31亿年前急剧下降且一直处于低能量状态不同。这不仅是人类得到的首个月背古磁场信息,还为认识月球磁场演化过程提供了关键锚点,进而为月球“磁场发电机”时空演化和驱动机制提供了关键约束。而深入了解月球“磁场发电机”的演化过程对于揭示月球的内部结构、热历史以及表面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②】
据央视网消息,11月30日,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本次发射在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完成了星箭制造、商业发射场测试发射以及卫星数据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闭环。
据中新网报道,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首型4米级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6吨,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单芯级运载火箭。强劲的运力、高挑的身材、“三平”测发……首次亮相,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就突破了多项新技术。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③】
展翼直上九万里:新型隐形战机歼-35A首次亮相
据中新社报道,11月1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战机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正式向公众亮相。歼-35A采用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单座、双发、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在人民网专访中提到,“歼-35A是一型多用途的战斗机,也就是对空、对地、对海都可以。作为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的‘新’主要体现在隐身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
关于歼-35A的优势,王永庆概括为“先敌发现、先敌杀伤、抢占先机”。据介绍,在对抗上一代飞机时,歼-35A系列可以保持在敌方有效感知范围外,实现战场态势的单向透明,具有压倒性优势,颠覆传统空战样式;在对抗同代飞机时,可凭借单机的强杀伤力与生存力以及编队协同作战的先进手段,获得准确的态势信息,实现对敌杀伤链的快速、稳定闭环,从而抢占先机。
据央视新闻报道,军事专家李莉表示,这次公开歼-35A,意味着中国空军将同时拥有两款隐身战斗机——歼-20和歼-35A。中国成为继美国空军装备F-22和F-35战机之后,全球第二个同时装备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④】
据央视网报道,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根据航母建造工程进展,这次海试主要检测验证福建舰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据了解,自2022年6月下水以来,福建舰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系泊试验和装设备调试,具备出海进行试验的技术条件。
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速度”,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据新华社报道,5月8日,福建舰完成了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
据中国日报报道,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上海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四川舰”,舷号为“51”。四川舰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设置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创新应用了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两栖装备等,是海军新一代两栖攻击舰,是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发展、提升远海作战能力的关键装备。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设备调试、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工作。
军事专家张军社2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介绍,076型两栖攻击舰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吨位大,航程远。在世界上两栖攻击舰排序中名列前茅,也因此外界给予其“小航母”之称。“该型舰吨位大则意味着携带的武器装备多,航程远,作战能力更强。”第二,该型舰是全球首次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两栖攻击舰,可以起飞直升机、歼-15战斗机等各型战斗机以及固定翼无人机。“电磁弹射技术具有更高的弹射效率、更快的起飞速度,因此该型舰的制空作战及对地突击能力较强。”第三,该型舰两栖突击作战能力强,可以搭载一个两栖作战营兵力,快速抵达目的进行登陆作战。“事实上,该型舰具备三栖攻击作战能力,既可以进行平面登陆,也可以进行机降和空降作战,综合作战能力较强。”
据人民日报12月18日报道,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18日正式命名并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此举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重要步伐。
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150余家单位密切协同创新、中国船舶集团承建的“梦想”号总吨约3.3万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万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万米的钻探能力。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李金发表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作为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总体装备和综合作业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人民日报报道,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这标志着“CR450科技创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将极大提升我国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
据介绍,CR450动车组样车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国际领先。一是更高速。试验速度时速450公里,运营速度时速400公里,未来投入商业运营后可进一步压缩时空距离,让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二是更安全。制动距离更短、运行稳定性更优,在运营速度提升的情况下,制动距离基本相当。三是更节能。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四是更舒适。舒适度指标更优,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客室服务空间增加4%,可为旅客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乘坐体验更好。五是更智能。行车与控制、司机智能交互、安全监控、旅客智能服务等领域均得到全面升级。
据人民日报报道,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于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得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据经济参考报,作为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其中,深中通道桥梁部分长约17.1公里,创下5项“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世界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部分长约6.8公里,也创下5项“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世界单体体量浇筑最大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世界最宽的可反复折叠M型止水带应用于沉管最终接头。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⑧】
架岩凿壁启隧道:“定海号”“甬舟号”盾构机掘进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
据新华网12月24日报道,在金塘海底隧道施工现场,“甬舟号”盾构机已完成1250米掘进任务,正在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时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十年来,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以饱满的干劲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三个转变”,我国盾构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贡献出非凡力量,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据人民网报道,1月10日,“定海号”盾构机在长沙顺利下线,2月26日,“甬舟号”盾构机在长沙下线。5月16日,伴随着“定海号”“甬舟号”两台超大直径盾构机刀盘同时转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正式迈入盾构施工阶段,标志着世界最长、直径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1月,“甬舟号”盾构机掘进突破千米大关,标志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浙江日报报道,金塘海底隧道掘进使用的“定海号”和“甬舟号”盾构机从舟山侧和宁波侧同时始发,相向掘进施工,其中“定海号”盾构机由东向西计划掘进6270米,“甬舟号”由西向东计划掘进4940米。
“定海号”盾构机由中铁十一局和铁建重工联合打造,该盾构机总长135米,由刀盘、主机、连接桥和4节拖车组成,最大开挖直径14.57米,总重量达4350吨,是普通盾构机重量的8倍;“甬舟号”盾构机由中铁十四局集团和铁建重工集团联合研发,直径达14.57米,全长135米,重4350吨,配备特制刀具308把,总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⑨】
据新华社报道,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11月17日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这已经不是“天河”超算第一次在该领域夺冠。在2021年在7月发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天河”超算就曾获此殊荣。
Graph500排行榜于2010年首次发布,是国际上评价超级计算机图计算性能的最权威榜单,主要针对当前热门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实施评测,可充分体现超级计算机的访存和通信性能,直接反映超级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
图计算是一种以图结构为核心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是研究复杂网络、关联模式和结构化数据的重要工具。随着大规模数据分析需求的增长,图计算正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柱,是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又一研究热点。
依托“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国家超算天津中心近年来在数值仿真技术、材料计算、环境气象等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流学术成果,同时也在超智融合、生成式大模型、超算互联网络等产业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党组书记、首席科学家孟祥飞表示,此次摘得世界桂冠的成果,不仅标志着“天河”超算处理复杂数据分析任务的能力取得了国际性领先突破,还为推动新一代智能化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是中国首个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部署所在地,同时部署有“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
【大国重器新“质”造 ⑩】
登攀更上一层楼:龙芯性能持续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2月25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播出《将科创进行到底》系列节目,邀请了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伟武。胡伟武在访谈中表示:“过去五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发展这么快,五年前我们不敢想今天有这样的发展程度,这五年我相信科创板在里边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据腾讯网报道,龙芯中科发布的调研纪要指出,其新一代桌面芯片3B6600已进入研制阶段,据悉,3B6600是一款8核桌面CPU,集成了GPGPU及PCIE接口,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预计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流片,将在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据透露,3B6600将采用全新的LA864架构,八核设计,并集成GPGPU图形计算核心、支持DDR5内存和PCIe 4.0总线,预计单核性能将有显著提升,争取达到与Intel 12/13代酷睿i5、i7系列相媲美的水平。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7月24日举行的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层论坛上,胡伟武介绍,该公司在研的服务器CPU龙芯3C6000近日已经完成流片。实测结果表明,相比上一代服务器CPU龙芯3C5000,其通用处理性能成倍提升,已达到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中高端产品至强(Xeon)Silver 4314 处理器水平。
据了解,龙芯3C6000是一款面向服务器市场的CPU产品,单硅片16核32线程,支持双路、四路、八路直连。该CPU采用龙芯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无需国外授权。从整个架构的顶层规划,到各部分的功能定义,再到细节上每条指令的编码、名称、含义,龙芯中科均进行了重新设计,具有充分的自主性。龙芯3C6000处理器还将首次引入龙链1.0,实现片间互连,成倍降低片间访问延迟。
龙芯3C6000服务器CPU可满足通用计算、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计算需求。胡伟武表示,龙芯基于自主指令系统的基础软件生态基本建成,基于自主IP核CPU性能达到市场主流产品水平,基于自主工艺可以基本满足自主CPU生产要求。当前,龙芯中科正努力构建国产自主信息技术体系。
另据了解,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团队成功流片了两款名为“Lain”和“EULA”的CPU处理器。两款处理器均基于中国自主可控的龙芯中科“龙架构”,都拥有完整的SoC结构以及丰富的外设支持,且均为一次流片成功。两款处理器不仅可运行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自主设计的教学操作系统,而且还可运行Linux 5.19操作系统和一系列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应用软件。
乔秀丽/文
上一篇:我会工作列为《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通报》“办好群众身边质量实事”主要做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4-09-13浏览:7次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4-06-21浏览:8次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2-04-18浏览:23次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3-05-26浏览:7次
编者按:匠心铸就,品质为先,每一件大国重器都是质量与智慧的宝贵结晶,既承载着民族希望,也锻造着国家脊梁。近日,我会宣传部组织力量回顾了2024年度我国各行各业的质量创新成绩,精心筛选、汇总盘点了十大国之重器质量成果,形成《年终盘点 | 2024:十大重器“质”造大国传奇》,激励行业企业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以质量动能激发创新动...
时间:2023-07-04浏览:9次